【经验分享】社会学院:线上教学的“观”与“管”——社会学院抗“疫”中线上教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27  阅读 次

经过四周线上教学的实践 ,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渐入佳境”,无论是平台的使用还是对着学生的“头像”孤独的讲课以及艰难的互动,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心浮气躁的疑虑、焦虑和不适相比,现在都更加从容淡定了很多,由不适感有了些许别样的体验,甚至生出了身在小小书房,魔幻地“在大脑中切换物理空间”①,从而有“挥洒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美好错觉”。

当然,虽然线上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远未到“得心应手”的境界,错觉虽然美好,但只是错觉,目前只是与开始相比大家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体验和思考线上教学的特点和本质,从而,尝试改变教学重点和策略,提高课堂产出。

毋容置疑,疫情造成了“师生分离,师校分离,生校分离,生生分离为表征的极端性教学分离状态……而大规模的、全方位的、过猛之极的、单枪匹马式的线上教学,……暴露了线上教学之短,进而引发了课程与教学之外的社会性消极体验” ②。其实,细究起来,这种大规模的、全方位的、过猛之极的、单枪匹马式的线上教学还存在“教师之间的分离”、“教师与助教的分离”、“教学与管理的分离”、“教学主体责任与教学质量控制之间的分离”等等诸多分离。其中,尤为突出的,以教师为主角、主导、主责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技术当先、软件操控、网络质量及与学生物理空间造成的心理距离等所导致的授课质量的责任分散和教责分离,这给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挑战。

以往的日常教学,是以教师为对象的质量控制模式,在上述责任分散的线上教学中,教学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多元化、分散化、技术化了,网络和教学平台成为影响课堂体验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昔日主导教学质量的教师,在线上教学中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多元化转变,其“从关注知识和教学法,转而关注自身角色向共同体领导人、项目主持人、咨询师以及资源提供者转变” ③。

面对这种“主次关系的错位”,昔日的教学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探讨线上教学的质量控制,建构在线教学的“责任共同体”,提高线上课堂产出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且,随着线上教学从应急到日常,这也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变化和问题,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教授,率先尝试将昔日的“听课督教”变为“体验观教”,站在观摩的角度观察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察网络平台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观察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控制,体验学生与课堂的心理距离……,从而,探索线上教学“观与管”之间的关系,探索质量控制的“多点要素”。

本着上述原则,3 月11 日,魏礼群教授进入研究生课程“社会问题研究”和本科生“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的课堂,并就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互动方式的选择、特别是线上教学教师的角色转换、助教的角色定位、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等与任课教师等进行了探讨。并且,在学院的党政联席会上提议设立课题,“从社会学的学理和学科建设视角研究疫情,研究在线教学”,对疫情造成的上述分离现象带来的挑战展开研究。随后,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秋雁老师、党总支副书记王茁老师也相继“观摩课程”。

“观”与“管”的第二个层次的探索,是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自我反观与控制。在教师们看来,虽然线上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教师对教学质量,特别是课堂产出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社会学院的教师们以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尤以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回看与总结,同时想方设法提高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为甚,在老师们的反观与的努力之下,社会学院的课堂较之前两周,有了各种互动方式,如:腾讯会议的聊天对话框,被用作了实时互动的工具,学生反映甚至比日常教学课堂上提问更方便。而老师们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号,使用电脑和手机两个客户端,既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画面,也能够及时看到聊天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及时解答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达到了线上课堂的自我管理和质量控制目的。上述诸如此类的探索,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对于探索线上教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表明,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疫情所造成的应激状态下全员线上教学的状态,也会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结束而结束,学校教学将会恢复昔日的状态。但是,线上教学并不会就此结束,其将从应急步入日常,其所带来的挑战、经验与教训将被纳入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中,无法回避的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经历的一切和付出,所做的探索,将载入历史之中。由此,建议从线上教学的本质开展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教学管理和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①  引自一位资深教师语

② ③  李芒、张华阳, 抗疫之中话教学,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第4期

米乐m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