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课堂翻转”需实现规律性和灵活性统一
发布时间:2020-03-10  阅读 次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抗击疫情下的课堂教学

充满了挑战

郑国民、李煜晖两位老师

为我们带来了

教改一线“翻转课堂”的实施经验

让我们一睹究竟吧!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课堂翻转”需实现规律性和灵活性统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教育部和学校都遵循“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充分调动线上、线下资源,在特殊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应对这样的挑战,高校在线教学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讲授法或教师示范为主。教师准备讲义、PPT,提前录制好授课内容,再发到微信群等社交软件,请学生在规定时间观看、学习。为保证听课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检查听课笔记和布置作业等方式。二是讲授、问答、讨论相结合的线上课堂教学,这种线上课堂形态为数较多。三是依托成熟的慕课课程组织教学的“翻转式课堂”,学生先在慕课平台观摩学习,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课上围绕学生的生成性问题由教师主持展开讨论。总体而言,线上教学面临的最大前挑战,既要如何引导和提升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效果,还要如何保障线上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本学期开设的《语文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属于第三种情况。这门课程是为本科三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从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通过研读文献、观摩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和反思等,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和深入思考;通过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实践等方式,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和策略,把语文课程改革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这门课程共12个专题,第1至11个专题分别是: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改革中的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方式,语文教科书与教学资源,考语文试与评价,以及外国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最后一个专题请每位同学试讲12分钟,三位老师(含一位特级教师)做点评和指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托2015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运行的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17年我们已经将其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来满足师范院校师范生、中小学老师学习需求。过去的几个学期我们为北师大本科师范生上课,都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式教学方式。本学期,除了要满足慕课系统本身已参加线上学习4700多名学习者的需求,也对依托这门慕课的本科师范生教学做了新的调整。

1.发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优势,对课前自主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慕课课程的自主学习效果,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更好地发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优势。我们每周精选1小时左右的教学视频、 5篇必读文献、10篇选读文献上传至慕课平台,并提出了比平时更严格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在课前观摩视频、阅读文献,完成300字左右的简要评析,至少提出自己希望在直播课上进行研讨的2个问题。这种学习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必须认真对待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二是对学生课前提交的评析和问题进行批阅和梳理。在特殊时期,教师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也加大了教学投入,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暗功夫”。教师和助教做好分工,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的评析,确保每位学生提交的学习内容都能得到及时关注、反馈,使学生具有“存在感”,深切感到被关注、被重视,以激发学习动力热情。

2.梳理、遴选学生课前提出的代表性问题,做好在线课堂研讨准备

对于学生提出的希望课上讨论的问题,教师和助教进行细致梳理。每周日晚上8点前,学生上传问题,教师和助教在周一晚上之前阅读、梳理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统计和分析问题的共性特征,对问题进行归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好问题综述的准备。在此基础上,研判和遴选值得深入研讨的3-5个问题,每个问题选择5个典型的学生表述,以全面、客观呈现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思考。经过这样的精心遴选,希望既能避免因为面面俱到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能充分发挥多角度思维方式的作用,强化学生思考的张力,形成课堂研讨问题的冲击力。在遴选、呈现问题,制作教学PPT之后,教师还要再做两项准备,一是要设计如何引导学生研讨每个问题,特别注意研讨的路径和机制,这直接决定这、制约着研讨的质量;二是需要准备自己的观点或者补充资料,以便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3.切实感受线上和线下课堂讨论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手段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还要直面直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保证线上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已开展的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这种线上的课堂讨论,与慕课平台上可持续多时的书面发言与研讨不同,与线下面对面的课堂讨论更不同,它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经过对多个直播平台和线上教学工具的尝试,我们采用“腾讯会议”软件组织教学。为不影响网速,学生大多不打开视频,因此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和反应,给教师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研讨活动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加之学生在家上网,网速参差不齐,更增加了参与的困难。第一周上课因为没有经验,在等待学生发言时耗费了时间,讨论气氛也难以达到线下面对面课堂的热烈程度。授课结束后,我们及时反思,做出调整。第二次上课前,专门安排时间指导学生线上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熟悉本课程问题讨论环节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这次课堂研讨的效果明显提升,更为顺畅、热烈了。为避免网速慢等因素影响学生观看课堂研讨的内容,我们提前把教学PPT发给同学,并在PPT上注明页数。讨论时,学生可以用手机使用软件来发言,同时在电脑上播放PPT,即使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卡顿,也不用担心造成内容错位。

4.及时反馈、交流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和深化学习质量

课后及时批改、反馈学生作业,提升和深化学习质量,也是在特殊时期要加以强调重点之一。每次课后都要求学生结合观摩的视频、阅读的文献、课堂上的研讨问题,自主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2000字以上的作业。每次课前,教师和助教要批改完所有学生提交的作业并进行反馈,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助教的工作量非常繁重,会在这方面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种最原始的“笔谈”的方式既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深度,又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批阅学生作业的工作虽然非常繁重,但也非常愉悦。大多数学生都以认真的态度表达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不知不觉就写到3000字以上。每当看到很多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深入而精到,表达清晰而顺畅,教师的批改也往往乐此不疲。

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展翻转式的线上教学,在观看视频、阅读文献、收集和梳理问题、批改和反馈作业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线上学习便捷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优势。随着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两节连堂的线上课堂讨论也逐步变得便捷、高效。受限于网络授课本身不可避免的一些缺憾,与真正的面对面课堂讨论相比,的确还缺少很多情感方面的碰撞,小组讨论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的现场训练和即时展示目前也较难办到。但课程满意度调研显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对这门课程的收获非常大。一方面,有学生认为这种依托慕课平台、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应特殊时期的教学。归根结底,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慕课平台的资源优势、教师对课程各环节的整体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更多同学表示疫情期间在这门课上得到了教师密切的关注,这是平时很少感受到的。不仅课前、课后每份作业都得到非常及时和详尽的批改,自己的疑难困惑也被作为教学内容呈现给所有的课程参与者。这种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对学生思想活动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信息技术使用带来的困扰,让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更近了。

回顾和反思开学至今这两周的教学工作,在抗击疫情、共度时艰的当下,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感到超出预期。总的来看,疫情之下的线上课堂教学虽然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新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其中最关键的一条认识就是,无论是常态时期还是特殊时期,只要是教学活动,都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在课程设计、授课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各环节适当加大教学投入,持续地督促、组织、指导、帮助学生达成应然的学习目标,才能保障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虽然我们不得不采用目前线上教学的方式,但希望充分体验、积极反思线上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希望这样的残酷“倒逼”现实,让我们更加深入认识、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智能智慧教学环境和工具创造出来的教育教学新形态、新样态、新成效,我们也期待着疫情结束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也焕然一新,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学生的第一次课后感想

“第一次上语文课程改革的课,还是比较触动,这是上大学以来第一门还没开课就已经有了预习作业的课程,还没接触就已经感觉到它的特殊性。在慕课上学习之后,我已经切实地了解了这门课对于一个师范生的重要性。郑老师在视频中提及的很多观点都是特别先进的,能够一下子抓住我的眼球,引起我的一些思考,讨论区要求提出的问题不是苦思冥想得出的,而是在自学之后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一些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困惑和疑问。第一节课虽然是网课,但是听到李煜晖老师的讲述和郑老师对《海》这首诗的个人看法,让我在认识上收获了很多。”

——卢雅妮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教师,不管是学习还是教学,我们都保持了头脑的活跃、思维的发散,疫情面前,这种先学后教、线上讨论加作业细批的方式,解决了很多问题——条条大道通罗马。”

——刁永奇

  “这学期有幸上郑国民、李煜晖老师的这门课,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无法在教室与老师探讨问题,只能在慕课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学习。这样的方式不光对于我们学生是考验,对老师也是一种考验。我第一次接触网络授课,心是小鹿乱撞。但上完第一节后,发现大家的状态在和教室里上课的状态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看不到表情。上完这节课,我有很大的收获,老师帮我们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和担忧,也让不自信的我对未来有了一点信心和憧憬。”

——格桑多吉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的第一周课以特殊的线上授课形式开展了,尽管无法像在学校一样面对面交流学习,但是通过网络大家仍然在热情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周的课程,老师除了针对本课程做了介绍之外,更多地是针对慕课上大家的预习内容和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解答,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分析,让我很受启发,不仅是老师,还有来自同学们的启迪。”

——刘霞



米乐m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