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马秀麟老师:线上微课+钉钉直播:构建研究生方法课SPSS的线上学习环境
发布时间:2020-03-02  阅读 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马秀麟


《SPSS数据分析与实践》是面向研究生开设的校级平台课程,是面向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方法课之一,是实现量化研究的核心课程。2020年开年之初,发端于武汉地区的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传统的面对面的讲授演示、讨论式课堂已无法正常开展,如何建构新型的、基于因特网环境的线上学习环境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对“延期开学不停学”“多元教学保质量”的要求,并分析《SPSS数据分析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在此课程上的积累,我们确立了以“钉钉直播”为主导,以CEN平台的“线上微课”提供关键学习支持环境、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保障了方法课《SPSS数据分析与实践》的顺利开展,为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并行的优质学习环境。

二、学习环境和教学环节设计

1. 以钉钉直播为工具构建主讲、演示和交流的学习场景

MOOC教学实践的“低完课率、高辍学率”已经证实:缺乏师生面对面交互、完全由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常常会因学生的惰性和因循而逐渐脱离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最终导致课程学习的失败。

为避免MOOC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出现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在“防疫”与“学业”并重的要求下我们认为:开展定点、定时的师生见面、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决定在预定的上课时间段利用钉钉软件向全体选课同学开直播课,其工作界面如图1所示。

通过直播课,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环境见到老师、老师也能见到学生,二者建立起本应牢固存在的师生感情。通过直播课,老师可以讲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剖析和分解共性的疑难问题。通过直播课,还能在时间点上给予学生们一个约束、一种要求,避免学生在知识学习、作业完成、技能训练方面犯“拖延症”。

图1 钉钉直播工作界面

2. 以CEN平台的微课为核心、构建课后自主学习的有力支持体系

微课是以时长为5—15分钟的微视频为核心,面向知识点的短课程。微课具有针对性强,面向问题的特点,一直是我们团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经5年的积累,对于《SPSS数据分析方法与实践》课程,我们积累了70余套微课资源包。每个微课资源包中都包含微视频、配套的文本材料、操作素材、相关练习题等内容。

微课资源列表的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微课资源列表

微课资源的播放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微课资源的播放界面

在微视频的播放界面左侧,是视频播放窗口,主要用于播放微视频。而右侧为师生交流窗口,师生可以针对此视频发表疑问或建议,也可以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质疑和解答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

从近3年的教学实践看,微课资源包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热烈欢迎,每年每个微视频的访问量均能接近100次。很多学生反映,即使有些时候上课没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不会焦虑,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在课后进入CEN平台自主查看微视频。

3. 以学习进度可视化理论为基础,降低线上学习中的倦怠感

线上学习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多数学习者是面对计算机或手机屏幕的独立开展的自主学习行为。然而,持续且缺乏交流和互动的线上学习,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倦怠感。有部分学习者会因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而逐渐丧失学习动机,也有某些学习者会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持续鼓励而开小差、走神溜号。自2006年开始,本团队即开始研究线上学习过程中如何减少学习倦怠感、保持学习者持续动机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学习进度可视化的概念。所谓学习进度可视化,就是把学习者参与线上学习的所有学习行为自动记录下来,将定量的数据可视化为特定积分或礼包,然后实时地呈现给学生。如此,使得学习者的每一个学习行为都能得到正向的激励,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平台的关注。

在CEN平台中,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每一位学习者观看微视频和查阅文本材料的时长,统计学生参与讨论的发帖量及字数。其中观看微视频的数据会依据次数转化为不同的图标,其它线上学习行为均可折合为一定量的积分,并实时地显示于学生端的微课列表和教师端。学生学习进度可视化理念和策略的实施,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倦怠感。

反映学生学习进度的微课列表及标志性图标如图4所示。

图4 减少学生学习倦怠感的学习进度可视化界面

在图4所示的进度可视化界面中,每个微课项左侧的小图标直接反映了当前学习者在该微视频上的投入情况,完全灰色的灯泡表示当前学生尚未在此微课上进行任何学习。灯泡的亮度、小礼包、花篮、钻石、皇冠等十一级图标分别反映了学生在该微课上的学习投入量。

教学实践证实:把满屏的微课均刷成皇冠是大量学生喜欢追求的目标。由于平台规定仅靠观看微视频或查阅文本材料、或仅发表讨论帖,均不可能达到皇冠的水准。只有达到一定的观看时长,并积极参与讨论才有可能使该微课前的图标被标记为皇冠。因此,微视频前的学习进度标记图标,从观看微视频、学习图文材料、发帖参与共三个维度很好地激发了并保持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 以群体感知效应理论为基础,降低线上学习中的孤寂感

在新冠疫情的防疫要求下,面对面的学习和讨论很难发生,因此线上学习多数都是学习者面对计算机屏幕或手机的独立学习行为。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因缺乏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很容易出现孤独感、孤寂感。这种孤寂感既不利于社会性建构,也不利于学习者保持学习动机。

对如何解决线上学习过程中孤寂感的问题,笔者曾经在2019年于《电化教育研究》中发表了学术论文《群体感知效应促进线上学习成效的实证性研究》,从学习者群组学习进程反馈、学习者交互聚焦性、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讨论质疑情况等诸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并借助于及时向学习者反馈的群体进度图、反映交互聚焦性的标签云、交互占比图等手段较好地降低了学习者孤寂感。相关思路如图5所示。

图5 群体感知效应策略

三、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

基于上述规划与设计,我们于上周正式开课,从开课情况看,课程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1. 开课前的准备

(1)把选课名单导入学习平台,创建用于交流的微信群和钉钉群

为保证开课质量,在开课前我们就把所有正选学生的名单导入到CEN平台,以便他们进入CEN平台开展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另外,我和两位助教一起建立了微信群和钉钉群,邀请正选学生入群。通过CEN平台通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即以“钉钉直播+在线微课”相结合的方式开课,以备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2)向学习者明确课程要求,使学习者清晰地了解每一次课程的主旨和学习目标

每一次课课前均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要求(学习任务单),要求内明确指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关键知识点、相关微视频,以及学生需要提前做好的准备,并对学生可采取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性建议。

图6 第一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任务单)

2. 直播课的开课情况

直播课程于2月24日晚18点正式开始,借助钉钉直播功能开展。其主要目标是介绍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的定位,并导入课程。

从直播课程的参与情况看,学生们的积极性实在太高,他们相互转告、传递入群二维码,很多未能在教务系统中正式选课的人员也冲了进来。至晚上7点多,群内成员已经达到190余人。为保证直播效果,助教开启了入群验证,对入群学生的资格进行了审核,才把群成员数目限制住。

20点直播课结束后,很多学生仍极力申请加入本教学班。至晚上8点半,钉钉直播群内已经接近210人。考虑到班级规模、教学效果、返校后的教室容量限制等问题,我初步同意了20余名同学正式加入到本教学班,使班级正选人数达到了140余人。至此,尚有60余人希望能够旁听本课程,为了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同意这部分同学可作为旁听生继续通过钉钉参与直播课。由于教学平台内的异步学习资源仅开放给正选学生,因此在CEN平台中专门开设了旁听账号201988881234,以便他们也能通过CEN开展自主学习。

图7 钉钉直播课堂的直播界面

从直播课的开课情况来看:(1)钉钉直播是一个很不错的线上教学软件:学生入群非常方便,线上学习环境的容量也比较高。目前,接近200名学生同时线上听课,没有学生反映出现卡顿和掉线现象。(2)钉钉支持全屏录制,不局限于播放PPT(这是优于雨课堂的地方),特别适合涉及计算机操作、需直播教师演示桌面的教学环境。(3)在直播过程中,学生可以发送文本或图片,向主讲教师提问,实现有限度的线上交互。(4)若班级规模不大(100人以下)且网络带宽尚可的话,则可以使用钉钉的“视频会议”,这个功能赋予每一个用户较多的交互权限,以便于学生实时发言、分享自己的文档和窗口。(5)软件支持课堂录制和回放,教师每讲完一次课,均能留下完整的视频,为学习资源积累和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3. 课后自主学习情况

基于CEN平台内的微课资源及其管控机制,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全面支持,是本课程线上教学的另一个亮点。通过CEN平台的教师管理界面,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状态,并能及时地对特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给予指导、提醒或警告,以避免或纠正学习者因“惰性”“因循”而导致的成绩逐渐下滑现象。

(1)教师在教师管理界面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可适时给予指导

在CEN平台中,“教师管理界面”的功能组成如图8所示。其中,“期末管理”模块提供了查看上机登记、查看发帖情况、查看上传文档,查看微课使用等功能。

图8 教师管理平台主界面

利用图8中“观看视频情况”下的【分学生汇总表】超链接,教师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位学生在各个视频的投入情况(累计时长和积分),如图9所示。

图9 各个学生在各个微视频上投入的时长及得分情况

在图9中,若单击某个学生名字后的超链接“查看明细”,则能够看到该学生在各个微课上的学习投入详情。其中,“徐诗雨”同学的得分明细情况如图10所示。

图10 徐诗雨同学在各个微课上的学习投入情况(教师端)

图10呈现出了“徐诗雨”同学在第一次课后对相关模块的学习情况,表格清晰地显示出了该同学在微视频点播、阅读文本材料和发帖讨论方面的情况。

(2)学生可在学生界面随时查看自己在各个微课上的学习投入

徐诗雨同学在CEN学生端看到的学习进度反馈情况如图11所示。从图11可以看出,徐诗雨同学在各个微视频上的学习投入还是很不错的。

由于学习者能够得到学习进程的实时反馈,对于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缺失和遗漏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平台对他们的关注,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图11 徐诗雨同学在CEN学生端看到的学习进度反馈图

(3)对线上微课使用及学生投入情况的总体说明

由于基于疫情的线上教学仅仅开始了一周,尚难以反映出学生们参与线上自主学习活动(主要是观看微视频、观看配套文本材料、发帖及讨论)的全貌。但从自2017年以来的若干轮教学实践看,基于微课的学习支持是有效的,学生们普遍比较认同面向知识点的微课在课后学习支持中的作用,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的作用尤其明显。

另外,尽管有学者认为在微课资源包中同时提供微视频和配套文字材料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但本团队的教学实践证实:(1)对新知识的首轮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倾向于观看微视频,微视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在复习和巩固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则比较倾向于文本材料。多数学生认为,在复习阶段或作品设计阶段,若需针对某一焦点解除疑惑,研读教学案例及操作技巧的文本材料,比观看微视频更容易抓住细节,更容易找到该案例的关键点。因此,在微课资源包的设计中,既要重视微视频的建设,也不应忽视配套文本说明材料及相关素材的建设。

四、总结

为了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停课不停学”“多元教学保质量”的目标,我们团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本轮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初步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首先,日常的数字化资源积累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近五年我们非常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已经完成了面向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包设计,完全能够胜任远程教学的需要;其次,本团队在教学策略、学习组织和线上教学管理方面进行过系统的探索,对线上学习中的孤寂感、倦怠感等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第三,北师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们素质很高,不论是理工科学生,还是纯文科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方面均具备极高的水平,为线上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20的新型肺炎疫情,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正如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难兴邦”,我们坚信在一线教师的坚韧努力和广大同学们的鼎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出信息环境支持教学的优势,变困难为动力,真正地做到“停课不停学”,并最终取得“健康”与“学业”的双重胜利。


米乐m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