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 北师大“电子政务”:通过“悦教”与“擅教”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2020-06-24  阅读 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孙宇教授在讲授本科生“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着力探索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从思想上破冰,走向“悦教”,在能力上提升,走向“擅教”,用好课堂主渠道,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电子政务”这门课程始建于2004年,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在国内大学中首开先河。经过16年的课程建设,现在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作为专业开放课程被学校列入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名录,隶属于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供非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从四个方面开展主要工作,从而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线上与线下无缝融合的课堂;“常变常新、变不离常”的课堂共五大课程特色。

1

第一,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管理学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思想上就容易缺乏敬畏意识,行为上则有可能信马由缰。只有通过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从容地站在三尺讲台。

2

第二,在课程设计环节,重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电子政务安全管理”这个单元为例,原来,课程的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管理上,讲解安全风险是什么?为什么成为问题?以及怎么解决问题。通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现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习惯。

3

第三,尊重学生、注重差异、因势利导。俗话说,铁打的课堂,流水的学生。育人效果好的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摸清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毕竟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尤其是如今的学生都是“网生代”。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兼担任课教师、学术导师和辅导员的三重身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4

第四,不断锤炼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如何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巧用线上课堂,需要教师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蕴藏着新机遇。无论是从知识更新的角度看,还是从教育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永无止境。

在“电子政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政策辩论、学生互评等方式,构建“沉浸式课堂”,帮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形成共识,内化于心。通过学生参与教改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干中学”,领悟课程,反思课程。通过下基层、走企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通过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将社交网络、SPOC和慕课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遨游网络时学习。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课堂是教师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好课堂的育人功能,是需要教师用整个职业生涯去不断探究、实践、反思的永恒课题。诚然,课程思政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不断追求卓越。这需要了解每一届学生,需要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需要科研反哺教学。唯有“常怀敬畏之心 扎根三尺讲台”,方不负“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孙宇教授)


米乐m6官网